記者陳木隆/宜蘭報導
「宜蘭河川願景交流會─從安農溪出發」11日吸引百位來自公部門、學術單位和民間社群人士參與,從實地探索安農溪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水文歷史,到室內的河川治理計畫與規畫願景等議題的討論,彼此交換意見。希望藉此在民間與河川局之間搭起永久性的對話平台,相互瞭解,達到雙向溝通交流的目標。
這場交流活動是由經濟部水利署主辦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執行,並由水利署第一河川局、宜蘭社區大學、羅東社區大學、國立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、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協辦。參與對象為關心宜蘭水路的河川社群與一般民眾,原本預計30到40人參加,但實際參加人數約達百人,比預期還要踴躍。
(圖/第一河川局長吳金水希望透過「河川願景交流會」建立民間與公部門之間的溝通平台。記者陳木隆攝)
首先登場的是上午的戶外行程─「走讀安農溪」,由宜蘭與羅東社區大學課程審查委員呂學麟、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理事簡坤永、第一河局退休的吳秉夷、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理事長吳金波、第一河川局管理課長李東盛、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總幹事陳奕升等人,在分洪堰、農義橋上游綠美化、水利人員殉職紀念碑、萬長春公園等景點,解說安農溪的水文歷史與自然生態、水資源的利用等等內容。讓參與的人士實地賞景、聽故事、讀歷史。
(圖/呂學麟細說安農溪的水文歷史。記者陳木隆攝)
第一河川局局長吳金水表示,安農溪流域面積55.9平方公里,但是圳路卻有15條之多,灌溉面積達58平方公里,灌溉面積比流域面積還大,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。而且安農溪長度雖只16公里、坡度陡,上游發電後的尾水流入該溪後,水流平穩、砂石穩定、水質好、生態不被破壞、水路改變小,沿岸有自行車道及泛舟等多處遊憩設施,光是攔河堰和分洪堰就有8座之多,是一條非常特殊的河川。
(圖/在安農溪畔賞景聽故事。記者陳木隆攝)
吳金水指出,以前民間和河川治理單位之間,欠缺溝通平台,希望藉此活動的舉辦能夠搭建民間與河川局對話平台,期能建立流域治理的民眾參與機制。也讓民間對河川局的治理政策、規畫有更清晰的圖像。同時也進行河川社群的交流與網絡串連,為流域的網絡化、聯盟化作準備,讓河川局瞭解民間的流域願景,促進雙向交流。
下午的室內論壇,則在復興國中舉行,由吳金水和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林淑英主持。議題分別有:「安農溪治理計畫及願景」、「宜蘭縣河川總體規劃願景」、「更完整的維繫─宜蘭人與水環境關係的各種可能」,分別由第一河川局規劃課長賴鴻成、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李元陞、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方韻如等人簡報後,進行綜合討論。
要看完整照片及新聞請上http://www.nownews.com/city/Yilan
11b8
文章出自: 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0/09/11/11473-2645592.htm
大部分都只賣全省修車廠、或變速箱廠同業間、及原廠,數十年豐富經驗,自動變速箱產品齊全,用外面的油變速箱真的有比較順